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

DOC遊學心得
縮短城鄉差距是本次遊學觀察的重點.在參加本次活動前,我對於DOC(數位機會中心(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)完全不了解,感謝靜宜大學與原促會舉辦此次活動,讓我對於原鄉有更近距離的認識,也對於辛苦建置DOC的工作人員獻上最高敬意.

我對於部落的旅遊十分喜愛,所以有相關原住民的深度探訪我是排除萬難也要參加的活動,因為在部落的旅行有許多文化差異的對照,更有熱情的住民招待使快樂的氛圍加倍, 豐盛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,雖然在旅行後多少會留下一絲的哀傷(部落的蕭條,人口外移…..),對於部落的關心尋訪一直是我惦記的事.

11/15巴士在東勢麥當勞準備接我們一同前往裏冷部落,心中想著不知路況是否平順(之前颱風沖斷路基是否修復),還好沿路道路都整理好了,不到半小時巴士就駛進部落,DOC中心負責人阿龍與部落的幹部已經在中心門口迎接我們了,進入中心廳堂,迎面而來的是滿桌的水果大餐與早上才熬煮香味撲鼻的肉桂茶,大家已經被熱情的鋪陳所感動,又聞村子裡早上殺了一頭山豬,要我不要錯過拍照的機會,趕緊前往察看,越過馬路繞過涼亭院子裡人聲鼎沸,有人起灶燒水,有人大刀剁骨,有人分切肉塊,有人洗腸去腥,有人切洗青菜…..雖然畫面有些血腥,但被親友歡愉的笑聲淹蓋了,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在自家庭院屠宰,似乎這也是一種部落文化表現,雖然不是本次安排的行程但卻留下深刻的映象.回到DOC阿龍已經在台上為大家做簡報,他用google earth 軟體將部落的地圖由遠拉近,上下左右旋轉翻滾讓大家嘖嘖稱奇,藉由立體地圖我們很清楚部落的地理位置與部落景點,又有衛星定位座標讓我們了解正確路徑蜿蜒,可見得數位中心在觀光的地圖建置有完整的呈現,讓日後網路通路能迅速觀看部落交通,以利查詢到訪.
裏冷數位中心在硬體部分十分完善,不會輸給都市的電腦設備,且環境乾淨整齊是一個完整的數位學習環境,相信如此環境對於數位資訊的傳遞不會形成差異,感謝阿龍等社區工作同仁為DOC建置,維護,管理,發展付出貢獻,期望落成一週年的裏冷DOC能逐漸茁壯,為裏冷部落教育,組織,發展,文史開創基業,縮短城鄉資訊資源過大差異,
讓裏冷成為標竿為所有城鄉落差的社區仿效的對象.

午餐安排在裏冷最知名的餐廳馬告傳奇民宿,走進花園森林,餐廳彷彿置身叢林,笑容可掬的女主人吉娃斯早已站在餐廳門口迎接我們,並親手將每道菜送至餐桌介紹菜名,在這兒的每道菜都是風味餐,從五葉松汁,咖啡紅茶三杯鴨,風味滷豬腳,清蒸鱸魚,炸嫩豆腐,有機白菜,五更腸旺,四季豆燴甜柿……每道菜大夥都贊不絕口,盤可見底,席間與阿龍聊到為何在此工作是否為部落住民,阿龍說其妻為部落住民,原本住在台中,因感到都市的生活步調較為緊張繁忙,小孩出生後想給小朋友一個愉快的童年記憶,所以捨棄都市較高待遇,回到原鄉與妻小共享天倫之樂,雖然收入減少些但所換回來的環境與生活品質是值淂的,不過等小孩要讀書的時候就會遷回台中,這樣的父母心是我們能理解的,社會變態的學業競爭是每個小孩的不歸路,因為擔心小孩輸在起跑點,所以不得不走進這個惡性競爭的環境.

饗用完美食大餐接著就是泰雅族口簧琴國寶鄭保雄老師口簧琴製作DIY,鄭老師出生桃山部落,目前定居在裏冷部落,老師說泰雅族的姓氏是採以父子連名,父姓(即全家族姓氏)擺在孩子名字後面,兒名字大都以水果植物等大自然物種命名,如果有人要來部落找人,必須先講出父姓才能正確找到要找的人,因為不說父姓部落裡可能同名的人會很多很難對應.泰雅族與他族最大的辨識特色是紋面,編織,口簧琴;口簧琴是辨識外族最方便的樂器,相當於現代門禁管制的通關密語,如果進部落未以約定的口簧琴吹奏,是無法進入部落的,口簧琴也是一種訂情之物,由男方送給女方,女方接受了也是接受愛意的表示,而妻子也只能接受丈夫所做的口簧琴.對泰雅族而言將口簧琴技藝傳授是一種私密的行為,因為受到傳統的拘束口簧琴的技藝也面臨中斷,鄭老師為了不讓傳統技藝消逝,不分族群將祖先的智慧發揚遠播,可謂任重道遠.口簧琴是以野桂竹為主體材料,在竹片中間段削薄以利發出彈簧聲響,在用棉繩分別綁住尾端及頂端,雙手分別拉住綿繩兩端,並將口簧琴貼近口腔,左手尾指負責固定綿繩,右手即負責拉動綿繩使簧片震動並與口腔完成共鳴,通常初學者會因固定簧琴的臉部位置而發生瘀青,不知道的人還以為被人打傷,所以口簧琴是一種手口並用的樂器,駕輕就熟並非易事何況演奏.接下來是獵人的生態導覽與簡易陷阱製作教學,現在部落的獵人已經不再狩獵了,而是擔任起部落的生態保育工作,前鎮子部落保育員還救了一隻身陷陷阱的台灣黑熊,在部落裡大部分的住民都是務農,而過去農業時代部落是以狩獵維持生活,時空的轉換要將過去的習慣完全改變,恐怕需更多時間來轉化,如達納伊谷,將高山鯝魚成功保育換來的是環境,觀光,及部落的永續發展,期待有一天在裡冷也有生態保育的成果展現,讓環境與經濟皆能雙贏.在部落最後一個活動是DIY麻糬,由吉娃斯準備煮熟的圓糯米,將其放入木製的搗杯,再以木杵連續搗碎糯米,使其米粒的形體完全無形,便可以木杵取出搗好的麻糬,此時看見吉娃斯拿一細繩套上木杵,迅速往下拉動,一下子便將粘在木杵上的麻糬刮下,真是乾淨俐落簡單方便,大家直呼厲害,吉娃斯得意的說是老祖宗傳下的智慧.花生粉已鋪在盤上沒一會兒盤上的麻糬全落入大夥的嘴裡,在意猶未盡之際領隊催促大家要立即上車前往雙崎部落,

從裡冷返回東勢天色已暗,並沿山勢向上攀高前往甜柿的故鄉雙崎部落,雖然山路狹窄會車不易,司機大哥熟練的技術一下就抵達部落裡,晚會是在自由國小裏舉行,走進國小奇怪的是學校裡還有許多學生在校內遊戲排練,今天不是星期六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學生留在學校,可能是現在部落裡提倡課後輔導所以學生以校為家,才有這麼多人留校活動?下樓梯一陣烤肉香已經撲鼻而來,原來是部落的媽媽在餐廳門口烤著大家的最愛—原住民烤肉,走進餐廳江校長與林主任親自接待我們,江校長表示學校內共有32個學生,18位老師,而此餐廳(約15坪大)是全校師生午餐的地方,聽到校長的介紹我感覺到這裡的小朋友真是幸福,平均約2個學生可以分配到一位老師,是都市學校無法媲比的,但是我知道有許多經濟環境比較好的部落家長,還是會讓孩子去都市求學,因為都市的競爭壓力較大比較容易考取好的學校,在這個”萬般皆下品,惟有讀書高”的普遍社會價值的驅使下,似乎留在部落求學是一件較無奈的情況,或許人數太少不易形成競爭壓力,或許部落裡無法適應漢人的競爭模式,或許部落的族人逐漸凋零無力子女教養,或許……這是大家都很關注的問題,雖然政府很用心想改善部落與都市的落差,不過教育並非學校單方面的事,也非個別家庭的事,而是整個社區部落的事,如果大家的共識不足便會形成各自奮鬥的苦戰,部落的教育其實是比都市還繁雜的,因為部落裡還需傳承族裏的文化習俗,又要學習漢人的知識,兩種文化的交錯似乎是比都市的漢人壓力大的多.在部落媽媽的原住民料理大餐後,我們開始往操場講台移動,原來今天有舉行晚會表演所以學校裡才有這麼多的學生在校排演,終於解開我的疑惑,聽說為了今天的晚會幾乎動員全部落的人一起動起來,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,聽說部落已經很久沒有如此動員,相信這次大家同心齊力的合作拉近部落的凝聚力,對於部落是一件很重要的開始,我們衷心期望部落藉此模式,擴及其他議題強化族裏共識,創建部落美好的發展.晚會的表演包含了老中少的精采演出,學校也特別準備了甜柿作為有獎問答的禮品,裝甜柿的籃子還特別請部落的媽媽以打包帶編織而成,特別展示泰雅族的編織文化,也藉此補貼部落媽媽的生活收入,這是一件小事,卻看見學校的用心,晚會開始先由部落高中生所組成的樂團替大家暖身,他們為今晚的演出特別去租了一套樂器設備(聽說租樂器花的錢與今天的演出酬勞差不多),也練習了好幾個晚上,最晚還練到晚上10點,可見今晚的演出對他們而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,這樣正面的興趣是值得被喝采的.國小的成人班阿嬤今晚也特別準備了族語的祝福歌曲,成人班的阿嬤年紀最年輕是65歲,年紀最長的是83歲,而他們的導師是江校長,看見他們如此勤學的態度,真是部落的最佳表率.隨後還有青少年的現代熱舞表演及小朋友的傳統舞蹈表演,最後是全體來賓的傳統舞蹈教跳,而學校也象徵性的拿出小米酒給所有人一起共飲,讓今天的豐收一起祝賀.

晚會結束後大家被分配到部落的接待家庭,我們被分配到的是陳阿秀阿嬤的住家,她也是著名雙崎”陳家五姐妹 (雙崎裏子女最多公務人員的家族) ”老么,這次接待家庭是他們第一次的嚐試,也是原促會的創意,為此部落也打掃起來,怕客人棉被不夠,接待家庭也特別買了好幾床棉被,原促會也特別去接待家庭清點設備,怕萬一遺漏甚麼對大家造成不好印象,反而將美意打折,而這樣的過程也讓部落與原促會發生了誤解,
畢竟這一切都是第一次的開始,相信經由這一次的經驗,日後大家也會理解主辦者的細心用心.其實部落裏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務農,所以晚上8點就上床睡覺了,不過從我們9點進到接待家庭一直到晚上11點就寢,真是為難了阿公阿嬤.阿嬤的兒子也是老師,為了小孩的教育也搬到山下居住,這也是讓我感到無奈的事.阿公雖然沒有泡茶的習慣不過為了招待大家,也將兒子的茶具拿出,與大家一起分享,聊天中得知現在的住居是921地後蓋的,沒有申請政府補助花了1百多萬原地重建,當初政府也是要求他們遷村,在離鄉背景與離開耕地的因素考量,他們決定不遷村要留下來堅守這片家園,雖然有些冒險畢竟無法割捨,好再至今一切安好.晨起阿嬤已經在煮早餐了,大家梳洗完畢,趁著早上空氣清新到部落週遭走走,沿著大安溪順著馬路蜿蜒,往下看一片甜柿果園佈滿斜坡,想起曾經詢問阿嬤是否有自己種菜,阿嬤說因部落裏地勢較為陡峭且水源不便,所以蔬菜還是要山下採買,阿嬤還說上星期阿公在山下買了一顆高麗菜,一顆竟然要300元,阿公說沒辦法給人家摸了不買不行,我聽了真是感到阿公質樸的天性令人感動.吃完阿嬤準備的愛心早餐我們也要向阿公阿嬤告別了,並在他們住家門口拍下合照的照片,希望很快能有機會再次來訪.離開的時候天空已經飄起細雨,小跑一段路自由國小的江校長已經在簡報室等我們,原本是要安排大家至部落做導覽,可惜天空不作美,暫時於室內先做手工編織甜柿飾品,編織老師本想甜柿飾品DIY應該一小時內會完成,沒想到大家對於編織太陌生,花了2個小時還有人未完成,因此將部分行程縮短了,緊接著就是慶東社區的參訪.

慶東社區是屬於客家聚落,也是與泰雅族鄰近的聚落,在客家人未來此之前是平埔族拍宰海族的居地,從清朝來台至今有將近200年的歷史,堪稱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客家聚落,在具落裏有防禦的護城河設計,也有巷弄道路彎曲與直條的搭配防禦,在聚落的四方各放置將神以驅邪避鬼,各種風水的設置與防禦工事,可見當時的先民是如此汲營的建設子孫的福地.走進社區其實與一般傳統的社區並無不同,只是感到巷弄較為狹窄停車的問題似乎較不方便,但從午餐的客家饗宴,便可感受到這裡居民的合諧喜樂,因為逢社區老人會的月餐會,我們搭順風車訂了四桌客家風味餐,並且在社區的廟堂裡用膳,在廟裡用餐播放著我聽不懂的客家古調歌曲,老人會的耆老紛紛前來敬酒熱絡的氣氛與超棒的美食,讓我的五臟廟快撐炸了,沒想到這趟人文之旅真是讓人的體重直線上升.走進慶東的DOC其實在設備上是輸給裏冷與雙崎的,不過在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劉桂心的簡報下,我們才知道這個滿四歲的DOC對社區的數位教育養成已經有了顯著的績效,甚至還有石岡東勢谷關等的居民來此參加數位課程,可見得在DOC資源的運用下不但造福了慶東社區的居民,更惠於周遭鄉鎮的民眾,雖然設備較舊些,DOC也運用志工制度,讓環境的清潔與電腦的維護有永續的運轉.在社區裡看似平凡但卻有許多知名的特色美食,其中以桂花小舖最為知名,他也是劉理事長在九二一後在此招集社區媽媽的食品加工合作社,目的是創造社區的就業機會與發展地方的特色,可見得桂花小舖是社區的營造樞紐,凝聚大家共識最佳的發源地,踏進桂花小舖,社區的阿嬤已經準備好撮好的竽頭絲與低筋麵粉太白粉再來米粉,就等大家一起
來作芋粿,在加入適量的水後,大家紛紛洗手挽起袖子又搓又揉,等到攪拌混和均勻,每個人開始包芋粿,為了辨識自己的作品千奇百怪的形狀紛紛出籠,讓大家樂此不疲.接著是社區的導覽及文史解說,尤其是三山國王廟就讓大家對於客家先民早期來墾有完整的認識,這也是目前藍綠政治領袖紛紛來訪的宗祠,聽說馬總統昨天早上還特地來還願,可見此廟庇蔭子孫的神力宏大遠播.走過社區的角落除了有歷史的遺留的古蹟,故事,還有社區綠化營造的成果展現,參觀了社區手工藝教室,一件件拼布的作品讓女學員紛紛張大眼睛,個性化的手提袋讓大家都想擁有收藏,可見慶東社區是一個相當完善成熟的再學習聚落.

參訪了三個DOC中心,內心是很感動的,尤其看到這些DOC負責人及幹部,他們都是很有理想的社區營造者,我必須藉此給他們最大的掌聲,沒有他們無私付出也不會有這番基業,其實三個社區的進展程度都不太一樣,不過相同的是他們都是共同追求社區的發展與進步,不錯過任何政府補助獎勵政策,為的是整個聚落的強化團結,讓我們也應該思考在自己的社區是否也有相同的進步發展,感謝靜宜大學與原促會舉辦這次活動,讓社區及我們都有成長的轉變.